首页» 工作动态» “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自主培养论坛暨教育研究课题成果交流分享会”在广东药科大学成功举办

“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自主培养论坛暨教育研究课题成果交流分享会”在广东药科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18

     11月17日,在广东药科大学建校65周年来临之际,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自主培养论坛暨教育研究课题成果交流分享会”在学校广州大学城校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对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对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人才为本。围绕中西医结合课程、专业、教材以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人才培养问题,希望与会专家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凝聚起行动的共识,为推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稳步向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彧在讲话中指出,中西医结合事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中西医结合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高校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兄弟院校互相学习借鉴、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办学水平。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在讲话中介绍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取得的成效,她指出,广东深入推进“四新”建设,特别是在新医科建设方面,加快“医学+X”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布局建设首批21个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充分发挥标杆院系的示范引领作用。广东是医学教育大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培养出更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希望借此次会议,凝聚力量,共谋发展,探索出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的新范式,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5位领域专家从不同维度,围绕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作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以“中西医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创新的管理机制、创新的培养方案、创新的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创新的全程跟师实施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创新建立中西医结合规范化培训方案、创新的学院+书院培养方式等“七个创新”改革举措,分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西医领军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
 

 

  大连医科大学校长赵杰作“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培养高质量中西医结合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题报告,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西医结合学科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设历程和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作“如何实现中西医临床一体化”主题报告,从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及其模式方法比较、中西医结合概念内涵和发展态势、为什么要中西医临床一体化、什么是中西医临床一体化、如何实现中西医临床一体化、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及学科建设与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案例,给出了如何实现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一系列回答。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科大学原校长、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姣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广药大的实践和思考”为题,从中西医临床医学的重要贡献、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概况、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广药大实践、中西医临床医学未来努力方向四个方面作了主题报告。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专务(主任助理)、策划编辑李剑光作“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教育与教材建设战略思考”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新时代教材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规划、中西医结合发展历史、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教材建设总体思考、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教材建设具体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出版进展等方面介绍了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教材建设总体情况。
  随后,相关专家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等方面,分享建设经验以及阶段性成果,探讨课程教学新模式,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的新范式。教指委教育研究课题相关负责人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与交流。